插插插免费视频,老头搡老女人毛片视频在线看,午夜乱蜜桃久久久乱,日韩一区免费观看,亚洲日本二区,成人九区,国产精品视频麻豆

分享到:
 
 
當前位置: 首頁>>文化頻道>>文化>>正文

請君為我傾耳聽

——盛唐詩人的音樂生活
2024年08月09日 08時36分   忻州日報·文化旅游周刊

國產動漫電影《長安三萬里》,通過高適的回憶貫穿起李白、高適、杜甫等詩人的人生經歷,展現出盛唐詩人豐富多彩的音樂生活。其實,唐代不僅是詩的國度,也是音樂的國度,詩歌與音樂交相輝映。當時,無論是在宮廷禁苑,還是在歌場酒肆,都能看到人們忘情歌唱詩人新作的場景。


李太白醉酒圖 蘇六朋

長安的詩、樂、舞

《長安三萬里》表現的天寶時期是唐詩傳唱的黃金時代。李清照《詞論》云:“樂府聲詩并著,最盛于唐。開元、天寶間,有李八郎者,能歌擅天下?!碧迫塑峭φ滤帯秶慵?,選開元、天寶年間詩作二百余首,選取標準即為“可被管弦者”。在唐代,文人創(chuàng)作的詩歌主要通過歌唱流傳,名曰“歌詩”。明人謝榛云:“唐人歌詩,如唱曲子,可以協絲簧,諧音節(jié)。”文學家胡震亨亦言:“譜之樂者,自有大樂、郊廟之樂章,梨園、教坊所歌之絕句、所變之長短填詞,以及琴操、琵琶、箏笛、胡笳、拍彈等曲,其體不一?!?/p>

唐開元二年(714年),唐玄宗在長安、洛陽設置教坊,由宮廷派教坊使管理,教習樂舞、歌詩、散樂等。長安設左、右教坊,右教坊在光宅坊,以歌詩傳唱為主,有“唐代第一女高音”許和子;左教坊在延政坊,以舞蹈演習為主,有擅長表演《踏謠娘》的張四娘。據唐人段安節(jié)的《樂府雜錄》記載,開元末年許和子被選入教坊,在一個璧月澄照的秋夜,于宮中樓臺高歌一曲,“喉囀一聲,響傳九陌”。“神笛手”李謨吹笛為其伴奏,結果到了歌曲結尾部分,許和子的高音居然超越了笛子所能達到的音域,一曲終了,笛子被吹裂了。

后來,唐玄宗又創(chuàng)建了集創(chuàng)作、表演、教學于一體的宮廷音樂機構——梨園,地址選在長安禁苑和宜春北院,由唐玄宗親自教習太常樂工表演“絲竹之戲”,“有一聲誤,玄宗必覺而正之”。這批梨園弟子具有極高的音樂素養(yǎng),當時著名音樂人如李龜年、許和子、雷海青、公孫大娘、李十二娘等均為梨園弟子。

唐人李濬的《松窗雜錄》載,李白在長安任翰林待詔時,一日宮中牡丹綻放,唐玄宗與楊貴妃前往賞花,找來李龜年等人奏樂歌唱。但玄宗看了歌單,覺得都是些過氣的舊曲子,配不上眼前的名花美女,就讓李龜年趕快去找李白填新詞。當時李白宿醉未醒,趁著酒力秉筆賦詞,當場寫就三首《清平調》歌頌楊貴妃的美貌。待李龜年唱完,楊貴妃很高興,還親自領唱了這三首歌。唐玄宗也吹著玉笛伴奏,由此奠定了李白在盛唐詩壇“一哥”的重要地位。李白創(chuàng)作樂府詩的事情被收入《舊唐書》:“玄宗度曲,欲造樂府新詞,亟召白,白已臥于酒肆矣。召入,以水灑面,即令秉筆,頃之成十余章,帝頗嘉之?!边@段關于李白的佳話,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《長安三萬里》中,一位舞姬為李白獻上柘枝舞,李白邊敲擊羯鼓,邊出口成章:“美人一笑千黃金。垂羅舞縠揚哀音?!辫现ξ枋俏饔蛄餍械臉肺?,在唐興福寺殘碑石刻以及敦煌壁畫中都能看到表演柘枝舞的場景。唐代還出現了專擅此舞的柘枝妓,白居易曾為此賦詩一首:“平鋪一合錦筵開,連擊三聲畫鼓催。紅蠟燭移桃葉起,紫羅衫動柘枝來。帶垂鈿胯花腰重,帽轉金鈴雪面回。看即曲終留不住,云飄雨送向陽臺?!?/p>

清平調圖 蘇六朋

“旗亭畫壁”論高下

《長安三萬里》中,高適在岐王宅里見到一位歌伎唱李白的詩作《采蓮曲》:“若耶溪傍采蓮女,笑隔荷花共人語。日照新妝水底明,風飄香袂空中舉。岸上誰家游冶郎,三三五五映垂楊。紫騮嘶入落花去,見此踟躕空斷腸。”相比于李白的放浪不羈,邊塞詩人高適的詩歌呈現出一種蒼涼悲切的藝術風格,比如“戰(zhàn)士軍前半死生,美人帳下猶歌舞”。在歌場酒肆中,表現邊塞風情的蒼涼之作似乎更受歡迎,而高適、王昌齡和王之渙則是個中高手,唐人薛用弱在《集異記》中講述了關于三人的故事——“旗亭畫壁”。

冬日的一天,王之渙、王昌齡、高適正在飲酒小憩,旁邊有歌伎唱歌助興,三人約定“密觀諸伶所謳,若詩入歌詞之多者,則為優(yōu)矣”。第一位歌伎先唱了王昌齡的《芙蓉樓送辛漸》,接著一位歌伎唱了高適的《哭單父梁九少府》,隨后第三位歌伎又唱了王昌齡的《長信秋詞》,于是兩人頗有些自得。

王之渙見勢不妙,先調侃了一番歌者的審美趣味,隨后指著其中氣質最不凡的一位說:“等會如果她不唱我的詩,我就愿賭服輸,她要是唱了我的作品,那你們不但輸了,還要拜我為師。”最后這位歌伎果然唱了王之渙的《涼州詞》。王之渙聽罷開懷大笑,歌伎前去問詢,方知剛才所唱的歌詩原來正是這三位詩人的手筆,于是感慨了一番緣分難得,與詩人們把酒盡歡而散。

唐代樂舞在安史之亂后日漸式微,大歷二年(767年),杜甫在夔州觀賞了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英姿颯爽的《劍器舞》。杜甫回憶起幼年時,曾特地從鞏縣趕到郾城,目睹公孫大娘表演《劍器舞》,遂滿懷深情地寫下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(并序)》,這首詩成了唐代樂舞詩歌中最負盛名的詩篇:“昔有佳人公孫氏,一舞劍器動四方。觀者如山色沮喪,天地為之久低昂……來如雷霆收震怒,罷如江海凝清光。絳唇珠袖兩寂寞,晚有弟子傳芬芳。臨潁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揚揚。與余問答既有以,感時撫事增惋傷。”“草圣”張旭在多次觀看了公孫大娘表演的《劍器舞》后,將舞姿融入書法藝術,使自己的草書水平突飛猛進。

《長安三萬里》中,在岐王舉辦的宴會上,高適、杜甫、李龜年三人相遇,由此揭開了名詩《江南逢李龜年》誕生的序幕:“岐王宅里尋常見,崔九堂前幾度聞。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(jié)又逢君。”大唐盛世的萬千氣象,也伴著這“落花時節(jié)”日漸隨風而逝,永遠珍藏在傳唱至今的歌詩之中。(黃敏學
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

關閉窗口

    主辦單位: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: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

    律師提示: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,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,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:0350-3336505 電子郵箱:sxxzrb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