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資料圖
“自己特別想學這個專業(yè),不為別的,就想圓兒時對古生物喜愛的夢”。近日,北京大學再現一個人的畢業(yè)照,引發(fā)輿論關注,主人公為古生物專業(yè)2016屆畢業(yè)生安永睿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,他表示自己選此專業(yè)始于初心。
古生物學確屬“冷門”專業(yè),只有一人畢業(yè)也不值得大驚小怪。只是,不少人對此報以唏噓感慨,直言看不懂、難理解,卻真實反映出當前社會對高校專業(yè)評判的某種誤區(qū),那就是陷于了非好即壞的二元邏輯。似乎只有市場認可度高的所謂“熱門”專業(yè)才有學習價值;而那些不好找工作,不符合就業(yè)導向的就是“棄之敝帚”。所以,一旦有人擇“冷業(yè)”而就,就會覺得怪怪的。
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。對選擇專業(yè)的年輕人來說,判斷一個專業(yè)合適不合適,關鍵要看自己有沒有興趣,能否在學習中獲得快樂。任何專業(yè),熱鬧也好,寂寞也罷,只要學生有興趣,就能孜孜以求不斷探索,開拓出一片新天地。否則,就算擠入熱門,也會漸覺枯燥乏味,極有可能在困頓和糾結中蹉跎歲月。愛因斯坦曾說,“我沒有特殊的才能,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。”多年前,4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到清華大學座談,當問到什么是科學發(fā)明最重要的要素時,他們沒有選擇基礎扎實、數學好,甚至沒有選擇勤奮、努力,而是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興趣??梢?,但凡在一個領域做出卓越成就者,皆因興趣使然。沒有這個“1”,其他都是空中樓閣。
不可否認,當下我們的社會在專業(yè)評判上,有著明顯的功利主義傾向。媒體屢屢發(fā)布“十大熱門專業(yè)”“薪酬最高的十大專業(yè)”等等,無形之中加劇著社會浮躁之氣。很多家長也是盲目攀比,恨不得將每個專業(yè)未來能賺的薪酬都折成現值好仔細比對,將孩子的興趣值棄之不顧。種種外部約束條件下,很多學生也逐漸喪失了堅持初心的勇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。且不說,所謂的熱門專業(yè)只是相對一時的社會需求而言,不排除畢業(yè)之后熱門變冷門。更何況,沒有興趣的助跑,沒有夢想的激勵,只?!盀榈玖恢\”的投資策略,這樣培養(yǎng)出來的學生也很難學到本專業(yè)的真諦。
有學者曾言:好好培養(yǎng)下一代人的興趣,適當的導引,適度的壓力,較有耐性地等其成熟,我們會有機會收獲特別有主動性、自覺性的新時代主人翁。當我們的社會不再功利評判,家長們不再只唯“錢”景,每個孩子都能“為心之所向”選“自己的菜”,這樣的圖景值得期待。(范榮)
(責任編輯:梁艷)